土家族是居住在湖南人數較多的少數民族,具有悠久的傳統文化。土家族也是善舞的民族,其舞蹈種類有擺手舞、八寶銅鈴舞、毛古斯、仗鼓舞、跑馬舞、造旗舞、團雞舞、梅嫦舞、八幅羅裙、跳喪等,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"擺手舞"和“毛古斯”。
"擺手舞"具有悠久的歷史,清《永順府志》卷十載:"土家各寨有擺手堂……每歲正月初三至十七日,夜間鳴鑼擊鼓,男女聚集,跳舞長歌,曰‘擺手'"。擺手有大擺手和小擺手之分。大擺手是土家族祭祀祖先八部大王的習俗,每三年舉辦一次。大擺手舞由八部分組成:排甲起駕(擺手隊伍集合),闖駕進堂(兩排擺主隊競爭),紀念八部(祭祖),兄妹成親,遷徙定居,建筑家園,自衛抗敵,送駕掃堂。小擺手是祭祀唐末五代從江西入主湘西的統治者彭公爵主的。"小擺手舞"在村寨旁設一擺手堂的地方跳,跳舞的人也不多。動作多來自農業生產勞動,舞蹈隊形簡單,舞者邊歌邊舞,有時男女對唱情歌。
擺手舞是土家族人的重大節日祭祀活動,也是民族發展歷程的舞蹈史,它反映了歷史上土家族人狩獵遷徙生產生活的內容。擺手舞的動律特點是"擺",亦即雙手在身體前后左右上下隨意擺動。其風格體現在順拐屈膝、下沉等方面。
"毛古斯"是土家族祈求五谷豐登、人畜興旺的民間祭祀舞蹈,它帶有古樸的原始風貌。毛古斯最早是男、女舞者圍著獵物或篝火跳的舞蹈,動作樸素、隊形簡單。舞者身穿草衣草裙,手持粗棍舞蹈。舞蹈動作簡單狂野、激情粗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