佤族是古老的西南少數民族,也是一個山地民族,歷史上曾有望苴子、望、外喻、望蠻、古刺、哈瓦等稱呼。佤族社會發展很緩慢,自明、清起,才慢慢從狩獵采集階段進入不平衡的農業經濟階段,解放前才逐步從原始社會向階級社會過渡。佤族民間舞蹈多帶有古樸風貌,主要有兩大類:宗教祭祀類和民俗娛樂類。佤族信仰"萬物有靈",較為重大的宗教活動有做水鬼、拉木鼓、蓋大房子、砍牛尾巴、砍頭祭谷等,伴隨著這些重大的宗教活動也有許多歌舞活動,如木鼓舞就是在木鼓祭祀活動中產生的系列巫術歌舞行為,它包括:拉木鼓、跳水鼓房、剽牛舞、敲木鼓、砍頭刀舞、迎頭舞、送頭舞等。除此之外,還有各種祭鬼舞蹈,如"棺材舞""臼棒舞""竹竿舞"等。佤族人也重視民俗娛樂活動,這類舞蹈多以模擬鳥獸動作為主,借此抒發對美好生活的追求。
佤族舞蹈的總體動律是:屈膝上下彈動,強調節奏,重拍時動作向下,舞步以一步跺、一步踢、三步跺、三步踢為主,強調走時輕柔、跺地有力。舞蹈隊形有圍圈、聯袂、對稱等特點,為舞蹈伴奏的樂器有:葫蘆笙、木鼓、銅鼓、大铓鑼等。舞蹈表現出熱烈奔放、質樸韌性的風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