黎族主要居住在熱帶、亞熱帶交接之處的海南島。黎族有語言而無文字,因此,反映黎族文化、歷史、舞蹈的古籍資料很少。黎族的文化、歷史、舞蹈均含藏在黎族的日常生活中。
黎族舞蹈大體有巫術舞蹈、祭祖舞蹈、勞動生產舞蹈和自娛性舞蹈等類型,代表性的舞蹈有:打柴舞、獻燈舞、龜殼舞、走鑼舞、跳鑼、召祖舞、招魂趕鬼舞、老古舞、祭祖舞、趕鬼舞、五方舞、錢鈴舞、舂米舞、打棍舞、跳鼓舞等幾十種。最具代表性的是"打柴舞"。
"打柴舞"也即"跳竹竿"起源于打柴嶺上傳來的青年男女歌舞聲音而得名。打柴舞多在婚禮喜慶日子里表演,是娛樂性較強的黎族民間舞蹈。舞蹈表演形式很特別,舞前,先將兩根較粗的大圓木放立地面,兩木之間相距2米寬,再在上面橫架數對2米多長較細的木棍或竹竿,數名青年男女蹲在木棍旁,雙手執(zhí)木棍或竹竿,擊打出一定節(jié)奏,跳柴者(舞者)在一張一合的小圓木中間來回踩踏、跳躍。其動作有:磨刀步、跳跺步、搓麻繩、跑馬步、青蛙跳、鹿跳步、猴子步等。打柴舞世代相傳,至今又有新的發(fā)展,不僅可以女打男跳,而且男女均可相互打跳,該舞具有熱鬧、驚險、輕松、歡騰的氣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