結(jié)構(gòu)組成:編鐘由若干大小不同的“鐘”組成,每一個鐘體上都飾有簡 單的獸面,內(nèi)腔是空的。編鐘的編制有許多種類,東周時期的 編鐘以九枚一組的居多;較大的編制以曾侯乙編鐘(曾侯乙墓 出土的編鐘)為代表,共計六十四枚,分三層懸掛。
使用材質(zhì):編鐘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的晚期,當(dāng)時的鐘多為陶 制;商代以后的編鐘多為銅制。
樂器特色:屬于變音打擊樂器族,發(fā)音類似鐘聲,清脆悅耳、延音持久 。具有東方色彩,適合于演奏東方五聲音階的音樂。在中國古代音樂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