獅子舞起始于遠古先民對獅子的崇拜,古人認為獅子是驅邪避災的吉祥物。獅子舞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,逢年過節,人們借以跳“獅子舞”達到驅瘟疫降惡魔的目的。
獅子舞一般由兩人合作扮演,一人將獅頭道具戴在頭上,一人俯身,雙手扶前者腰,身上披著獅皮一樣的服飾,這叫作"太師"。由一人扮演的獅子舞叫作"少獅";逗引獅子的舞者叫做"獅子郎"。獅子舞分文獅子和武獅子兩類。"文獅子"舞蹈動作比較柔和、安靜、細致,顯示獅子溫順可愛的一面。而"武獅子"則注意武功技巧,如跳躍、翻騰、直立、竄桌子、爬梯子、走索、疊羅漢等,主要表現獅子的勇猛威武的氣勢。